约瑟夫·约翰·汤姆逊

1904年,约瑟夫·约翰·汤姆逊在阴极射线实验中发现了一种比氢原子还轻1000倍的带负电粒子——电子。汤姆逊认为,原子内部存在带正电的物质,而电子带负电,两者电荷平衡,使原子整体呈电中性。他设想原子像是一个带正电的球形“布丁”,里面散布着带负电的“葡萄干”般的电子,这就是著名的“葡萄干布丁模型”。

然而,“葡萄干布丁模型”很快被汤姆逊的学生欧内斯特·卢瑟福推翻。卢瑟福通过“α粒子散射实验”发现,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,但有一小部分发生了大角度偏转,甚至被反弹回来。这表明原子内部的正电荷集中在一小块区域内,而不是均匀分布。

约瑟夫·约翰·汤姆逊